填空题
1.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存在的 错误 ,将测试 结果作为纠错的依据。
2.测试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 文档资料 和程序的 内部结构 ,精心设计一组 测试用例 ,利用这些实例执行 程序 ,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 错误 和 缺陷 。
3.测试用例由 输入数据 和预期的 输出数据 两部分组成。
4.软件测试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: 动态测试 方法和 静态测试 方法。
5.动态测试通过 运行程序 发现错误。根据 测试用例 的设计方法不同,动态测试又分为 黑盒测试 与 白盒测试 两类。
6.静态测试采用 人工检测 和 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 的手段对程序进行检测。
7.人工审查程序偏重于 编码质量 的检验,而软件审查除了审查 编码 还要对各阶段 软件产品 进行检验。
8.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利用 静态分析 工具对测试程序进行 特性 分析。
9.黑盒法只在软件的 接口 处进行测试,依据 需求规格 说明书,检查程序是否满足 功能 要求。
10.白盒法必须考虑程序的 内部结构 和 处理过程 ,以检查 处理过程 的细节为基础,对程序中尽可能多的逻辑路径进行 测试 。
11.白盒测试是 结构 测试,被测对象是 源程序 ,以程序的 内部逻辑 为基础设计测试用例。
12.逻辑覆盖是对程序内部有 判定 存在的逻辑结构设计测试用例,根据程序内部的逻辑覆盖程度又可分为 语句覆盖 判定覆盖 条件覆盖 判定/条件覆盖 条件组合覆盖 路径覆盖 6种覆盖技术。
13.实际的逻辑覆盖测试中,一般以 条件组合 覆盖为主设计测试用例,然后再补充部分用例,以达到 路径 覆盖测试标准。
14.循环覆盖是对程序内部有 循环 存在的逻辑结构设计测试用例,它通过限制 循环次数 来测试。
15.基本路径测试是在程序 控制流程图 基础上,通过分析控制构造的 环路 复杂性,导出 基本路径 集合,从而设计测试用例。
16.黑盒测试是 功能 测试,常用黑盒技术设计测试用例有4种方法:等价类划分 边界值分析 错误推测 因果图。
17.等价类划分从程序的 功能 说明,找出一个输入条件(通常是一句话或一个短语),然后将每个输入条件划分成两个或多个 等价类 。
18.边界值分析是将测试 边界 情况作为重点目标,选取正好等于、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值 的测试数据。如果输入或输出域是一个有序集合,则应选取集合的 第一个 元素和 最后一个 元素作为测试用例。
19.在测试程序时,根据经验或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,称为 错误推测法 。
20.因果图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画 因果 图,把用自然语言描述的 功能说明 转换为 判定表 ,最后为判定表每一列设计一个测试用例。
21.测试的综合策略是在测试中,联合使用各种 测试 方法。通常先用 黑盒 法设计基本的测试用例,再用 白盒 法补充一些必要的测试用例。
22.软件测试过程中需要3类信息:软件配置 、 测试配置 和 测试工具 。
23.软件测试一般经过4个测试: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确认测试 系统测试 。
24.单元测试 指对源程序中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,检查各个模块是否正确实现规定的功能,从而发现模块在编码中或算法中的错误,它涉及 编码 和 详细设计 的文档。
25.单元测试主要测试模块的5个基本特征:模块接口 局部数据结构 重要的执行路径 错误处理 边界条件。
26.在单元测试中,需要为被测模块设计 驱动 模块和 桩 模块。 驱动模块 用来模拟被测模块的上级调用模块, 桩模块 用来代替被测模块所调用的模块。
27.集成测试指在 单元 测试基础上,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的测试。也称 组装 测试或 联合 测试。
28.集成测试的方法有两种: 非渐增式测试 渐增式测试 。
29.渐增式测试有两种不同的组装模块的方法: 自顶向下结合 自底向上结合 。
30.自顶向下渐增式测试不需要编写 驱动 模块,只需要编写 桩 模块,其步骤是从 模块开始,沿着被测程序的 顶层 的控制路径逐步向下测试。
31.自底向上渐增式测试不需要编写 桩 模块,只需要编写 驱动 模块。
32.确认测试指检查软件的功能 与 性能 是否与 需求规格 说明书中确定的指标相符合,又称 有效性 测试。
33.确认测试在模拟环境下运用 黑盒 测试方法,由专门测试人员 和 用户 参加的测试。
34.确认测试开始前需要制定 测试 计划,结束后要写出 测试分析 报告。其测试用例要选用 实际运用 的数据。
35.软件配置审查的任务是检查软件的所有文档资料的 完整性 和 正确性 。
36.调试也称 纠错 ,是在成功的测试之后才开始进行,其目的是确定错误的 原因 和 位置 ,并改正错误。
37.调试技术包括 简单调试 归纳法调试 演绎法调试 回溯法调试
38.回溯法调试是从程序产生错误的地方 出发,而归纳法调试是从 测试结果发现的线索 入手。
39. 软件配置管理,简称SCM,它用于整个软件工程过程。其主要目标是: 标识变更 控制变更 确保变更正确地实现 报告有关变更
40.基线的作用是把各阶段的开发工作划分得更加明确,便于检查与确认阶段成果。因此,基线可以作为项目的一个 检查点。